专栏合辑 导航
返回话题讨论

话题讨论:你会因为促销而大量购买游戏吗?

超级海豹豹 2017-07-01

一年一度的Steam夏季促销又双叒叕开始了,每到这段时间,各式各样80%off、90%off的游戏让世界各地的玩家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信用卡的额度也是邹然下降。看着自己的游戏库日益丰富,心里不免美滋滋的。

但在促销结束之后回过头来看看,似乎这些游戏里的大部分都没有打开过,只是平添了不少“喜加一”罢了。当时的自己究竟是被什么东西附身了呢?还是说steam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催眠犯罪网站?欢迎收看本期走近科学。

电子商务让促销更容易

促销这一行为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从来不低。如桥头的“江南皮革厂”,或是步行街上随处可见的9.9元店,再到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活动,有商店的地方就一定有促销

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线上商店很快成为了人们日常购物的首选渠道。相比实体店巨额的营业成本,电商们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他们可以在促销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于是诞生了双十一、双十二、618……这些购物狂欢节。

除了购买途径、物流配套等硬件设施相对完善外,促销还能够让大部分用户降低思考能力,甚至失去理智地进行购买。要弄清背后的原因,就需要知道人们进行消费过程的不同阶段。

购买欲望源自需求

购买商品的动机一般来自于需求的产生,即人们只会购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但想法并不会左右最终的购买结果,还需要一个充足的动机。例如某个人想要换一台新手机,但手机没有故障,最终他便不一定会购买。

某一天,他发现了电商的“手机节”活动,各类手机大幅度打折,“手机还没坏”的想法被“用了这么久也该换了”取代,购买的动机便成立了。

价格促销最容易让人产生购买冲动,通过原价和现价的直接对比(原价现价),或是相比原价的巨幅折扣(X%off),总让人有一种占了便宜的感觉。

口碑是左右消费的一大诱因

在确定需要购买之后,消费者就需要开始取舍究竟应该购买哪款产品。由于缺乏对应的知识,对普通人而言,要辨认哪个品牌的哪款产品更好,是十分困难的,此时,商品评论便是了解商品的最佳途径

评价好、销量高的商品意味着它获得了普遍的认可,跟着大部分人买总不会买错,这便是从众的消费心理。因此淘宝的销量和好评率放在那么显眼的位置,而Steam也把游戏评价放在了第一屏。

捆绑消费深似海

挑好了几款在价格、口碑上相近的产品后,消费者又会发现,虽然这几款商品在价格上相差不大,但“额外”搭配的商品价值各不相同,为了“赚”,消费者往往会购买总价值更高的那一款,即便其中有很多自己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屈臣氏的加价换购、肯德基麦当劳的套餐、超市里的捆绑特价以及Steam里的游戏合集都是这样的原理,仅仅营造出了“很划算”的假象。

此外,满减优惠也是消费者容易踏入的陷阱之一。为了外卖的满减而“凑单”,或是为了满足电商平台优惠券的条件多拿几样商品,仍然是名义上的“优惠”罢了。

Steam更是在夏日促销中推出“贴纸收集”活动,通过浏览、购买的方式收集活动贴纸,以此来让收集控们无法停下自己购买的手。

购物清单其实是陷阱

理智的用户会将商品放入购物车中,让一股脑的热情稍微褪去后再考虑是否购买,但万万没有想到,就连购物车本身都是促销的一个部分

每当购物车中的商品出现降价,就会以最显眼的方式被标记出来。Steam预购清单中的商品甚至会以电子邮件的方式直接通知到位,这就让消费者心中的天平重重地倒向了买买买的那边,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吗?

总之,不论是游戏促销还是商品促销,都是通过一步一步引导的方式让买家自掏腰包。

当然,促销的本质还是让每一样商品找到需要它的主人,作为消费者,应该试着去享受它,但还是要弄清楚自己的需求,不成为促销的奴隶,这才是在这个时代保护钱包最有效的手段。

对此,你有什么想要分享或是反驳的观点吗?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往期回顾:

第80期话题讨论:一款国产和风游戏却在日本也火了?

第81期话题讨论:高考结束的那一夜,你做了什么?

第82期话题讨论:还记得哪款游戏或哪家公司曾让你大失所望吗?

往期回顾 更多
精彩推荐
精彩评论

0条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