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至今一百多年的「科幻电影」到底是什么?

最近上映的《上海堡垒》,是继《流浪地球》之后又一部以科幻为主旋律宣传造势的电影。然而在遭遇上映票房遇冷,被质疑票房造假,甚至是盗用宣传素材等一系列事件后,导演道歉,原书作者道歉。

上海堡垒

各大媒体铺天盖地展开讨论,网友们也唇枪舌战,有人直言《上海堡垒》并非是科幻电影,而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片。

上海堡垒

现在主流论调都认为国产科电影幻始于《流浪地球》,那么反过来看,在《流浪地球》之前,国内大部分人对于科幻题材电影的熟悉度应该有限,更多的认知也都是通过国外电影作品。

因此对于这种争论,勇哥一向不太喜欢去插上一脚。我倒是想从科幻的角度和大家来探讨下「科幻电影」这个领域。

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是人类求知欲的体现

首先,要准确的去判断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科幻电影本身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准确定义。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将科幻电影归类为一种用以满足人们对未知事物好奇心的电影,可以是未来幻想题材或是与现实社会冲突的想象。

环太平洋

比如《环太平洋》中的巨大机甲相信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不过这种想象并不是随意的,科幻电影注重于将想象建立在真实科学、推想性科学或思辨科学以及经验性方法上。有时候还会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将它们与魔法甚至是宗教中的超验主义相融合。

我们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哥斯拉

《哥斯拉 2》中就引入了神话作为线索

无论这是否有理可寻,是否是“正确”的,对于科幻电影来说,这种并不一定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的理论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有些科幻电影也会使用神话题材作为蓝本进行创作。

大家比较熟悉且典型的科幻电影非常多,我列举几个比较知名的。比如《黑客帝国》,这部电影无论是思维还是视觉上都开启了新的纪元,它开创了大家熟悉的子弹时间特效,而这种概念也比引入在《猎天使魔女》、《崩坏 3》等动作游戏当中。

子弹时间

子弹时间

又或者是《盗梦空间》,它深层次的讨论了多层梦境的概念,将人的现实、梦境和潜意识所串联展开。让许多人对科幻又有了新的认知。

盗梦空间

只要是基于一定的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设为背景,以此展开的叙事电影,比如外星人、超能力、时间旅行等等都可以称之为科幻电影。

一百多年科幻电影的诞生

我们了解到,科幻电影的范畴其实挺广,早在电影这个品类被发明出来不久后,还处于默片时代的电影中就已有了科幻电影的存在。

默片,又称无声电影。早期的电影只有画面和背景音乐,而演员和场景本身没有声音,类似哑剧,演员只能依靠动作、表情,让观众了解剧情。

而在这种背景下,1902 年诞生了被称为“史上第一部科幻片”的《月球旅行记》,该片基于凡尔纳和威尔斯的小说改编而成。比较有意思的是,剧中表现了一群天文学家乘坐炮弹到月球探险的故事。这种看似荒诞的剧情,也算是科幻电影,因此它的范畴真的很大。

月球旅行记

月球旅行记

月球旅行记

如果根据时间线来排列,早期一些较为知名的科幻电影有像 1927 年的《大都会》。但之后的这几十年里,科幻电影都逃脱不了 B 级片的范畴,大多都是借科技发展之势的卖弄作品。

大都会

大都会

直到 1968 年推出了一部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的科幻电影《2001 年太空漫游》。

2001

该电影大胆的从人类起源入手,讲述了来自远古的巨石指引下草食人猿学会了将骨头当作工具和武器,并开始猎食动物,推进了人类文明,直到人类科技飞跃发展,甚至可以穿越太空后的一系列故事。

2001 年太空漫游

在太空中,人工智能“哈尔”出现错误判断,而当人类试图关闭哈尔时,它通过唇语读到了人类的想法,从而阻止人类。

2001 年太空漫游

影片中的“可视视频通讯”和“人工智能威胁论”,即使放在今天都非常具有前瞻性。这部电影突破了传统叙事的框架,不留情面的驳斥了人类的认知的有限。

也正是由于该电影的诞生,科幻电影终于逐渐成为一种更为严肃的电影类型。也为之后科幻电影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年之后,《星球大战》上映,该片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自此科幻电影开启了百家争鸣。

星球大战

科幻电影的软硬之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某些科幻电影的不认同,大多基于它们不够优秀的事实。那么一个优秀的科幻电影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或者说,受到高评价的电影是怎样的?

最近我常常看到,许多人在评价一个科幻电影是否优秀时,经常会用到这个设定不合逻辑的表述。这就涉及到科幻电影中的细分领域——硬科幻和软科幻。

所谓的硬科幻,会更加遵循数学、物理等定律,片中的各种设定都会基于科学上的合理性与严密的逻辑。虽然软 / 硬科幻并非完全按照是否科学严谨来划分,但是一定程度上,硬科幻会在叙事上以科幻为核心主体,而软科幻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以科幻作为背景,其剧情和内核被没有以科幻为中心。

星际穿越

比如我们在软科幻电影中,有时候会看见主人公依靠感性,比如个人情感甚至是直觉来做出抉择,而不是依靠理性,比如逻辑、认知、方法论,这就导致了这类电影反响不好,比较典型的就是《极乐空间》、《超验骇客》等。

极乐空间

极乐空间

而在优秀的硬科幻电影中,不得不提到诺兰的《星际穿越》了,他将人类的意志和科学有机结合,理性且充满人性,使得作品的的主题宏大而有深度。

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中最知名的就是这个黑洞了 与后来曝光的黑洞非常吻合

而某些将保卫地球,抵御外星人等史诗级的题材去生搬硬套在一个违和的爱情故事中,这种小打小闹的感情戏码成为了影片的框架,就显得整部作品狭隘且庸俗。

这可能也是像《上海堡垒》这种影片被众多科幻迷诟病的其中一个原因。

上海堡垒

结语

其实从狭义上来说,一部科幻电影如果能将科幻内核和电影想表达的主旨融合完好,而不仅仅是将“科幻”二字作为一部电影的背景,那么很大程度上能够称得上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

然而现实是,想要将主旨与科幻题材结合完整并不容易。因此也诞生了许多烂俗的科幻片,当然这种烂俗并不是只出现在国内,国外也不少。

《流浪地球》之所以大热,是因为其整体情节上符合硬科幻标准,也极力将电影主旨与其科幻题材相融合,虽然中间有一些细节被所谓“专家”指出不合理,但其内核依旧称得上结合的良好。

流浪地球

电影的全片主旨都在讲述“流浪地球计划”。其科幻概念则来自于太阳将在一百年内衰亡,人类为了延续文明而建造一万两千座重元素聚变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 2500 年的时间奔往 4.2 光年外的比邻星。

流浪地球

乍看一下“很不现实”,但实则电影中将这一“壮举”进行了逻辑合理的设定,用几百年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上千年航行,几百年减速,最后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其中的一颗新行星。

流浪地球

而电影关于地表形态、气候影响、科技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文化都进行了严谨的思考,即便有些地方受质疑,认为不符合常理。但整部电影的科幻设定和其电影主旨结合的完好,内核清晰。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地表场景

所以《流浪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

当然,优秀之中还有很多梯度,也有细分的评价维度,但《流浪地球》的诞生,其意义却不在于此,这预示着国内的科幻电影已经起步。

我不信奉什么国产科幻电影元年,但我也不认为国内未来的科幻电影将止步于此,加油吧。

站住~游戏爱好者!我强烈建议你下个好游快爆APP。APP里有丰富的攻略秘籍,还有时下热门的爆款新游和实用工具,动起你的手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这个好玩的APP吧,快快快!

热门游戏专区 更多+